民眾專區目錄
A- A A+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家庭醫業
心血管疾病於飲食及生活型態方面的初級預防
cardiovascular disease、ATP III、CHEP、DASH、TLC
郭緒東1 、周宜興1 、張麟生1 、張天長2
林新醫院家庭醫學部1 、張天長診所2
根據衛生署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統計,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向來影響甚高,基層醫師更不可輕忽相關預防因子扮演的角色。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冠狀動脈發生粥狀硬化所導致,相關危險因子包括有年齡(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家族史、抽菸、高血糖、高血壓、肥胖、血脂異常等;其中高血脂影響最關鍵,包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在回溯各國文獻後,均提出不同建議方針及控制技巧與目標,也是初級預防的關鍵角色。參考2004更新發表的膽固醇治療指引報告(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ATP III),以LDL控制小於100mg/dL為目標,作為「治療性生活形態改變(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 TLC)」的建議方針,簡單包括維持理想體重、戒菸、規律的運動及飲食的修正,也與2007年德國心臟協會(German Cardiac Society)指標建議不謀而合。在2006年美國心臟醫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提出的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飲食準則,更精準提出降低血壓的飲食調整方法,包括減少鹽份攝取、減少熱量攝取並減重、適當飲酒、增加鉀鹽攝取及攝取整體健康飲食。此外,最近2010年的加拿大高血壓教育計畫(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CHEP)提出對於高血壓預防和治療的生活形態建議,其中不但認同納入DASH的準則,再增添了壓力處理與戒菸。另外在2010年歐洲科學協會(European Scientific Societies)據其EuroHeart project,對於男性與女性在CVD的危險因子方面,轉而提出更有信效度的統計建議。瞭解並綜合各國對於CVD的不同建議,飲食控制及生活形態影響所及甚大,因此藉由飲食及生活型態的調整,以預防心血管相關疾病發生,已成為國人必須重視的課題之一。 
網站更新日期:114.04.30 瀏覽人數:29966193
操作進行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