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專區目錄
A- A A+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家庭醫業
有計劃的高血壓藥物治療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Intrinsic Sympathomimetic Activity
李德福1
台北市德福診所1
大家都會使用降壓劑來降低血壓,血壓降下來就會有好處。能將血壓降下來,就是好藥,能捉老鼠的貓就是好貓。使用藥物除須注意短期副作用外,還應考量藥物長期累積的副作用。糠尿病常併發高血壓,有些歐洲國家報告併發率高達80%;常常在診斷糖尿病之前即先有高血壓。高血壓病人若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有代謝症候群特質者(有胰島素阻抗現象、飯前血糖偏高、中心性腹部肥胖、血脂異常(三酸甘油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將傾向發生糖尿病。單純高血壓使用Thiazide利尿劑或/及乙型阻斷劑治療;因兩者都有胰島素阻抗現象,使葡萄糖耐受性不良,使血糖升高,此時胰臟β細胞會分泌更多胰島素以降低低血糖,在數年(或5~10年)長期代償後,最後可能發生過份代償性失調而引起糖尿病。單純高血壓使用藥物治療後,若將胰臟β細胞搞成失調而引起糖尿病,將使病人未來更容易罹患大、小血管病變。當初高血壓治療是很符合成本經濟效益,如今卻變成非常不符成本效益。會捉老鼠的貓最後打破了高貴的花瓶。最近數篇報告,包括ALLHAT報告均顯示使用傳統降壓劑Thiazide利尿劑或/及乙型阻斷劑與使用新藥組(ACE抑制劑、ARB類、或鈣離子阻斷劑)相比,約新增了15%新糖尿病病人,是舊藥使用劑量太大、太久促成糖尿病?或是病人已有罹患糖尿病風險,使用舊藥加重病情而引起糖尿病?或是新藥能提供保護作用,減少風險?目前尚不清楚。總之,這已是事實,我們必須重視,必須重新再評估我們的用藥方法與劑量。  
網站更新日期:114.04.25 瀏覽人數:29913777
操作進行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