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醫學新知
       腸躁症的非藥物處置:實證回顧與基層醫療應用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diet、probiotic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鍾明瑄1
		
         、戴政廷2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1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2
		
         
       
       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基層醫療中常見的腸腦交互作用疾病(disorder of gut-brain interaction,DGBI),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有限且復發率高[1]。「功能性腸胃道疾病」在Rome IV準則中改稱為「腸腦交互作用疾病」,目的是避免大眾對於「功能性」等於「不是真的病」的誤解。這類疾病是腸道與大腦之間調控失衡所致,並非單純心理問題。近年研究顯示,非藥物處置(如飲食調整)在症狀管理中具有顯著療效。本文回顧近期實證文獻,提出適於台灣基層醫師的臨床應用建議,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並優化醫療資源使用。
 
       網站更新日期:114.10.31 
 瀏覽人數:32819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