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家庭醫業
從隱源性中風到年輕型中風之病因探討
cryptogenic stroke、young stroke、ESUS
張馨云1
、吳俊鋒2
、張尹凡3
、吳至行4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1
、郭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2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3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4
腦中風所導致的神經學障礙如肢體偏癱、失語症、認知失調等,可能嚴重影響罹病者的生活功能與品質;近年腦中風仍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2-4位。初步區分腦中風成因,出血性中風僅占整體約10-15%[1];而其它近80%則為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亦為本文後續聚焦的重點。相較於心血管危險因子明確者,部分找不到確切病因的中風,即為「隱源性中風」。若未能了解隱源性中風(cryptogenic stroke)的含義、於後續積極尋找病因並予合適的治療及預防,病人恐將承受反覆中風的危險。年輕型中風(young stroke)的相關討論也日益受重視,不僅因病情對正值壯年者與其家庭的衝擊不可言喻、所涉及的醫療與社會成本沉重,也源於背後的成因多元,涵蓋傳統心血管危險因子、先天性血管或代謝病變、自體免疫疾病、癌症、感染症等,且有相當比例因初期病因未明,而被歸類為隱源性中風。基層醫師於第一線接觸就診民眾,無論病人年齡,即使正值青壯年,症狀疑似新發生中風即須立即轉診;而後續在門診或居家場域,若遇有年輕型中風史、或病因不明疑似隱源性中風者,對相關病史與家族史保持警覺、予以衛教及危險因子控制、甚至早期轉介進行進階檢查以獲適切治療與預防,都至關重要。
網站更新日期:114.05.09
瀏覽人數:30086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