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目錄
A- A A+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社區醫學
子宮頸抹片檢查之臨床實務
Pap smear、the Bethesda system、speculum, inadequate specimen、pelvic examination
許維邦1,2,3 、張瑞月4,5 、蕭培靜6,7 、林佳臻1
澄清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1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中護健康學院護理系2 、台中市東區衛生所3 、嘉義基督教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4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美容專業保健科5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6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7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癌症已連續33年高居臺灣地區十大死因之首,子宮頸癌是女性重要癌症之一,衝擊著婦女的生活品質、健康和家庭的幸福。所以子宮頸癌和其癌前期的診斷和治療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議題,也是基層醫師每日行醫當中,經常必須面對處置的疾病。在偵測早期子宮頸癌和子宮頸癌前期病變的種種檢驗方式當中,子宮頸抹片檢查(以下簡稱抹片檢查,Pap smear)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提到抹片檢查,就不能不提及將近有30年之久的The Bethesda System(TBS)[1,2],因為它衝擊著臨床醫師、細胞學醫檢師和病理醫師對於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執行、判讀和異常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處置之建議。臺灣自從1970年代就推廣抹片檢查,最近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主導的四大癌篩更是如火如荼的推動,因而大大的降低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但子宮頸癌仍位居103年度十大癌症死因第十位。依然有婦女因為心理害羞、以往恐怖疼痛經驗、心理尷尬和錯誤觀念誤導等,將子宮頸抹片檢查視為畏途,而延誤了子宮頸病變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希望本文能夠有助於基層醫師抹片檢查之推廣,進而共同消弭子宮頸癌於無形。
 
網站更新日期:114.04.29 瀏覽人數:29955564
操作進行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