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醫藥新知
從歐洲經驗看失智症之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advanced care planning、ementia、mental capacity、palliative care
李宇穠1
、陳仲達2
、胡念之3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1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2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3
台灣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在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且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逐漸提高,估計在2039年突破30%,到2070年則會達到43.6%[1]。而失智症人口隨著高齡化而增加,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之流行病學調查,台灣65歲以上老人失智者比率約7.64%,代表著65歲以上老人每13人就會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老人則每5人有1位失智者[2]。
台灣在2019年1月6日正式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中涵括了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d care planning, ACP),民眾可以至指定的醫療機構進行並經兩人以上在場見證或公證程序完成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d directive, AD),再由醫療機構協助文件上傳並完成健保IC卡註記即有法律效益[3]。不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過去在失智症較少受到討論,基層醫師在討論醫療決定時將會面臨的是越來越多失智者有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需求,因此應要有足夠能力來幫助失智者及其家屬來進行醫療決定的預先安排。
台灣在2019年1月6日正式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中涵括了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d care planning, ACP),民眾可以至指定的醫療機構進行並經兩人以上在場見證或公證程序完成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d directive, AD),再由醫療機構協助文件上傳並完成健保IC卡註記即有法律效益[3]。不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過去在失智症較少受到討論,基層醫師在討論醫療決定時將會面臨的是越來越多失智者有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需求,因此應要有足夠能力來幫助失智者及其家屬來進行醫療決定的預先安排。
網站更新日期:114.04.28
瀏覽人數:2994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