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目錄
A- A A+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社區醫學
梅毒血清學變化之判讀
syphilis、 treponemal test、nontreponemal test、VDRL、TPHA
林華貞
林華貞診所1
梅毒是種古老的傳染病,十五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代,歐洲曾爆發流行,來勢洶洶猶如二十世紀的愛滋病。主要經由性接觸傳染,亦可透過血液、孕婦感染經胎盤傳給胎兒或生產時血液傳染。感染後臨床症狀具多變性、複雜性,其病程可分為第一期梅毒(原發期)、第二期梅毒、反覆發作性梅毒、隱性梅毒,最後進入第三期梅毒,梅毒腫(gumma)可在任何器官發生,常見於骨骼、脊髓、肝以及心血管梅毒、神經性梅毒,導致殘障及死亡,是嚴重的傳染病。我國也列入報告傳染病。致病原到1905年才由Fritz Schaudinn 和Erich Hoffmann 找到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1910年第一種治療藥物Salvarsan(俗稱606)問世,副作用頗大。1943年盤尼西林(Penicillin)發明,梅毒獲得有效的治療與控制,流行率及死亡率大幅下降。近年來台灣地區發現的梅毒典型的症狀不多,第三期梅毒、梅毒腫少見,加上產前檢查普及,先天性梅毒減到最低,取而代之是感染後無臨床症狀的隱性梅毒居多數。
 
網站更新日期:113.04.23 瀏覽人數:25051161
操作進行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