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目錄
A- A A+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醫學新知
糞便如何能治病?-論糞便腸道菌叢移植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黃家榆1 、吳雅婷1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1
微生物可以分成細菌(bacteria)、古細菌(archea)、病毒(viruses)、和真核微生物(microeukaryotes)四類,而一個人身上的各種微生物總稱為人體微生物叢(human microbiota)[1]。經預估,人體身上可以有10兆到100兆個微生物存在,這比人體細胞還要多出10倍。而腸道的微生物又是佔最多的比例且歧異度也是最高,大約有1,000多種的微生物分佈在腸道中[2]。不同性別,種族或年齡的族群,身上所帶有的微生物是不同的;而且飲食內容的不同也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種類,像是飲食西化也會造成微生物種類的改變[1,3]。有趣的是,這些微生物就算在腸道中,也是各有各的地盤,就算在相同的器官,不同的解剖深度也能看見不同的微生物存在[4]。以往認為這些腸道微生物的主要功能和代謝吸收營養有關[1,5]。但現在根據混雜基因體學(metagenomic)的研究,似乎發現到除了營養吸收外,這些腸道微生物可能和人體健康有關[6,7]。其中,類桿菌屬(Bacteroides spp )、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 spp )與梭菌屬(Clostridium spp )菌叢,已經有比較明顯的研究表示和身體的免疫系統、癌症治療與內分泌傳導功能相關[1,8]。但盤踞在身體某處的微生物並不是一成不變,假若它們受到了傷害,如抗生素使用、疾病或飲食生活環境的改變,它們是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取而代之,而這樣的一個動態改變的過程也對人類的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1]
 
網站更新日期:114.07.04 瀏覽人數:30968075
操作進行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