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目錄
A- A A+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家庭醫業
攝護腺特定抗原之臨床意義及攝護腺癌診斷應用探討
PSA、Prostate Cancer、BPH
林志遠1 、蘇世斌2 、王建楠1
財團法人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科1 、財團法人奇美醫學中心附設南科診所2
自1980年代起,惡性腫瘤一直為國內十大死因之首,故癌症防治可說是台灣在公衛上最重要之議題。醫學界自1920年代起,開始嘗試找出一些癌症患者與正常人不一樣的生化物質,此即腫瘤標記之雛形。自1965年第一個腫瘤標記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被分離出後,隨著科技進步,各類腫瘤標記也陸續被發現。而目前僅有攝護腺特定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可使用於攝護腺癌之篩檢,為偵測攝護腺癌最有價值之腫瘤標記。美國FDA已同意對於50歲以上男性每年應用PSA結合肛門指診檢查,有助於早期診斷攝護腺癌,因此PSA已廣泛運用於各項健康檢查中。身為家庭醫學科醫師,將來必然會面臨許多PSA異常個案之諮詢,在臨床上如何正確的評估與處理,乃必備之基本知識。本篇乃就PSA之臨床意義與攝護腺癌診斷篩檢上之應用做一整理。 
網站更新日期:114.08.01 瀏覽人數:31482749
操作進行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