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目錄
A- A A+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醫藥新知
顱外頸動脈狹窄之診斷與治療
extracranial carotid stenosis、carotid plaque、atherosclerosis、stroke prevention
陳琦翰1 、蔡思盈2、3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1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2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3
頸動脈狹窄(carotid stenosis)係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的重要病因之一,佔缺血性腦中風病因約15-30%[1, 2],而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又是形成頸動脈狹窄最主要的因素,若患者具備多重危險因子更易加速其進展與嚴重性。本文所述之頸動脈狹窄,係指顱外段內頸動脈狹窄。
本文章將從頸動脈狹窄的流行病學、致病機轉及病理學切入,介紹常見症狀與檢查診斷方式,其後分別論述有症狀性與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治療方式之異同。最後,針對基層醫療醫師,應如何提供合適的治療及協助做一總結。
 
網站更新日期:114.04.25 瀏覽人數:29928772
操作進行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