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家庭醫業
常見造成腎功能異常之螯合劑
Chelatory therapy、renal insufficiency、Deferoxamine、D-Penicillamine、EDTA
林易申1
、陳永煌1
、周稚傑1
、羅慶徽1
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部1
自從在1950年代第一次嘗試應用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來移除人體內過多的鉛,且發現成效良好之後,螯合劑(chelators)的用途,便多著重於重金屬毒物治療方面;不論是職業環境污染造成的鉛、汞、砷中毒,海洋性貧血thalassemia患者長期輸血造成的鐵質沈積症,或是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這類的代謝疾病造成體內的銅累積。但這類藥物本身亦有其副作用存在,像是造成過敏反應、皮膚紅腫發燙、神經毒性、視力及聽力損害等。同時,當螯合劑與體內重金屬結合後要排出體外,更是需要藉由腎臟的代謝,此時便可能對腎臟功能造成影響,當我們在治療的同時所不可以忽略的。
網站更新日期:114.04.25
瀏覽人數:2991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