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醫藥新知
解讀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在臨床醫學的重要性
coronary artery calcium、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anning、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洪政揚1
、彭道鈞2
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住院醫師1
、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2
心血管疾病常年位居美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而在台灣心血管疾病也是僅次於癌症的十大死因第二名,且疾病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因此及早診斷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一直都是預防醫學的重要課題。冠狀動脈鈣化掃描就被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認定為可以評估心血管風險的方式之一[1]。根據AHA的建議,冠狀動脈鈣化掃描可以評估心血管風險,尤其當病人患有高膽固醇血症,但對於Statin治療有疑慮,而想進一步了解自身心血管風險及藥物治療效益時,冠狀動脈鈣化掃描就可以做為判斷的依據之一。本文將介紹冠狀動脈鈣化掃描及如何判讀冠狀動脈鈣化指數。
冠狀動脈鈣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會與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進展同步發生,被認為是平滑肌細胞凋亡的結果[2],大多數的CAC發生在冠狀動脈的內膜層,早期在顯微成像下呈現為內膜增厚。CAC的存在和嚴重程度可以預測冠狀動脈狹窄的存在,但因為鈣化的模式和程度與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大小或其壞死核心的大小並沒有線性相關,所以CAC無法用來評估冠狀動脈疾病的嚴重程度。
冠狀動脈鈣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會與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進展同步發生,被認為是平滑肌細胞凋亡的結果[2],大多數的CAC發生在冠狀動脈的內膜層,早期在顯微成像下呈現為內膜增厚。CAC的存在和嚴重程度可以預測冠狀動脈狹窄的存在,但因為鈣化的模式和程度與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大小或其壞死核心的大小並沒有線性相關,所以CAC無法用來評估冠狀動脈疾病的嚴重程度。
網站更新日期:114.04.29
瀏覽人數:2995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