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目錄
A- A A+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社區醫學
暈針的介紹、預防與處置
needle phobia、blood-injection-injury、syncope vasovagal
葉士佳1 、陳志誠2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1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2
自從1995年西方醫學首篇有關針頭恐懼症(needle phobia)的文獻發表[1]後,開啟了西方世界對針頭恐懼症的重視。在華人地區,一直以來新聞媒體、民眾、甚至醫界習慣以「暈針」來通稱針頭恐懼症,以及隨之可能所衍生的症狀。而暈針一詞源自傳統中醫學意指在施行針灸治療過程中病者受刺激過劇發生暈仆現象[2, 3],如清代《針灸易學》所載:暈針者,必獲大效,以血氣交泰之故[4]。儘管當時認為暈針是有大療效的說法與現今西方醫學領域認知不同[1, 5, 6]。暈針現象發生的年齡層較常見於從較年長的孩童到年輕人,有時在校園或團體疫苗集體施打的場合因受同儕的情緒影響產生群集類似的症狀與反應。尤其最近針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造成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2019)的疫苗接種年齡層逐步向下延伸。因此,希望透過本文介紹能增進基層醫師、護理人員,甚至民眾了解其發生的機轉、如何預防、以及即時的處置方式。 
網站更新日期:113.04.25 瀏覽人數:25069163
操作進行中,請稍候~~~~
×